时间:2022-09-28 18:21:47 | 浏览:2344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通讯员 苏丽香
创文,为了谁?对老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才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新华区始终坚持精准创文、常态创文、惠民创文的创建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精准施策“补短板”、精雕细琢“增亮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顶层设计 奏响创文主旋律
“不为创文而创文,不为‘拿牌’而‘拿牌’,要把惠民利民作为创文的根本,使创文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新华区委书记安保亮掷地有声的一番话,道出了对“创建为民”这一目标的精准定位。
打赢攻坚战,比的是作风,靠的是实干。新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创文“一把手”工程,四大班子领导深入一线真督实导、解决难题,各镇(街道)、部门“一把手”知重负重、冲锋在前,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联创、城乡共建、全民参与”的整体格局。
督导是推进工作的利器,该区创文指挥部成立5个督导组,坚持日常督导和重点督导相结合、专项督导和行业督导相结合,实行“督查—反馈—整改 — 回头看”闭环督查机制。在全区各镇(街道)开展“一街两区三点位” (1条背街小巷、2个社区、3个亮点点位) 比拼观摩活动,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营造“以干为先,干必出彩”氛围,助推创建工作高效开展。
为跑好创文“最后一公里”,新华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主要领导深入社区、城中村、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基层一线督导检查,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
做好民生工程 提升群众幸福感
创建工作,牵着民生,连着文明。为了在城市中营造家的氛围、家的文化、家的情怀,新华区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提升居民获得感、认同感与归属感中,培育“唯有家乡不厌看”的情愫,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家园情怀,使创建工作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位于新华区新新街街道前进社区的园丁小区建于1997年,曾经楼体斑驳、杂草丛生、垃圾遍地。2021年,该区将其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造后的小区道路平整干净,墙体统一粉刷成黄色,青灰色的仿古瓦做成的屋檐,与周围的传统文化墙十分协调,楼前小游园内红花绿叶与旁边的花草墙体彩绘相映成趣。见证小区整治过程的刘阿姨谈起居住环境的改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创文给小区环境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现在住在这个院里,好像换了个新家,幸福指数飙升!”
据悉,2019年至今,新华区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10个,改造老旧小区200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不仅水、电、气、暖、信、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提升,还增设了停车位,配建了健身休闲、绿化和安防设施。
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文明创建的工作就做到哪里。
农贸市场是关系群众“菜篮子”的民生工程,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新华区胜利街农贸市场原为马路市场,市场东西长约800米,两侧共有商铺300多家。每逢放学时段拥堵不堪,且卫生条件差、日常管理难。
为提升城市品位,让路于民,全面推动“双创”工作,该区本着就近安置、方便周边居民的原则,在拆除旧的胜利街马路市场的同时,高标准投建平顶山市首家五星级智慧农贸市场———维乐笑市集。这个兴盛了近30年的“马路市场”成为历史。
顽疾治愈,面貌焕新,旺了人气,乐了商户。在市场经营蔬菜生意的李大爷说,自从搬进新市场,因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收入比之前翻了一倍。
进来买菜的王女士盛赞:“以前大家都期盼着这里能建起干净整洁的菜市场,没想到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现在来菜市场就像逛超市一样舒心!”
在新华区,大部分农贸市场早已焕然一新,加之不断推进的智慧化改造,市民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舒心!
老旧小区提档升级,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只是该区强力推进创文工作的一个缩影。围绕“十项专项整治”,新华区秉承“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念,累计投入创建资金1.6亿元,组织开展硬件提质、软件提优“双提”行动和文明示范街巷、文明示范小区(村)“文明双示范”创评活动,率先在全市建设泡沫式无水太阳能环保公厕7个、爱心户外驿站11座、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收集房16个,集中整治线缆(线路)3000米,整治背街小巷18条,打通“断头路”12条,推进7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硬件由“有”提“优”......
在创文的过程中,该区还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建成并投用鹰城书苑7个,33个社区图书阅览室、31个农村书屋实现全覆盖。
优美静谧的环境、丰富的图书馆藏、时尚典雅的空间设计……在鹰城书苑名门天街驿站,市民不仅可以在这里随心浏览、借阅,还能参加书房定期开展的舞蹈、瑜伽、古筝、茶艺、插花等特色公益课程培训。鹰城书苑已经成为该区居民阅读、休闲、体验文化的新的“网红”打卡点。
一份努力一分收获。2022年上半年,新华区获得创文全市第一的好成绩。随着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如今的新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开始了“内外兼修”的精彩蝶变。
志愿服务零距离 共建共享聚合力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背后,支撑的是民意,凝聚的是民心。如果说居民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给予称赞,那主动融入创建则是群众最真切的回应。
市民王先生在新华区曙光街街道园林路经营着一家小饭店。8月26日上午,他看到志愿者在附近清扫街道、清理垃圾,立马号召店内员工加入到杂物清扫的队伍。看到马路上不规范停车行为,他也会上前劝阻。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系到每个市民,我们不能当‘旁观者’。”王先生的这句话,正是全区人民万众一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真实写照。
创城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人翁,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该区机关干部按照“三包三联系”工作机制,全员下沉深入分包的村(社区)协同镇办开展文明创建工作,鹰城大妈、巾帼志愿者等志愿服务群体也活跃在新华区大街小巷,当起了文明交通指导员、公共环境清洁员、社区文明宣传员。 在十字路主要干道旁,他们引导文明出行,劝导行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跨越护栏;在社区开展入户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草丛里拾起烟头、包装盒、塑料瓶等。满城跃动的“红马甲”在创文一线发光发热,成了一道别样的靓丽风景。
与此同时,该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引领、专业化服务,全力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常态长效。
截至目前,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实名注册的新华区志愿者人数达到11万人,占该区常住人口的 37 %,注册志愿团体119 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6000个,累计奉献60万小时爱心,平均3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远超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推动新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不仅见证着城市文明的精彩,也进一步营造了城市文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如今,漫步于新华区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道路上,车流井然有序,行人文明礼让,文明服务蔚然成风,公益宣传有声有色.....处处彰显着文明创建的成果。文明创建,正用一条条“蝶变”的新丝线,牵引起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华区从上到下,已经形成共识。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秀水泱泱,圆梦之洲;秀善若水,厚德载洲。在秀洲区,一系列的更新和蝶变正在这里上演,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品质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漫步其间,整洁有序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点滴改
乐居买房石家庄讯6月26日,新浪乐居从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了解到,《2019年新华区老旧小区改善工程(一标段至四十四标段)招标公告》公布,本次老旧小区改善工程共涉及新华区89个老旧小区,包含高柱小区、柏林南区、柏林北区、联盟小区等,计划工期为
8月6日下午,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刘俊勋带队到长葛市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许昌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尚根法,长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君,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徐光陪同。调研组先后到和尚桥镇卓越社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后河
大河网讯 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西张社区是省级文明社区。走进该社区,宽阔整洁的街道令人眼前一亮;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里,红叶石楠在这个深秋尤其耀眼;文化墙上那“爱国教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爱护环境……”宣传标语和漫画格外醒目,彰显着群众对美、对文
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大通区全力攻坚重点项目,截至10月份,年度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其中新落地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7.8亿元——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续航加油占地59亩,概算总投资1.5亿元的大通工业新区标准化厂
人民网-安徽频道连日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任圩街道织密联动、包保、共建、宣传四张网,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宣传效果,凝聚各方合力,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素质,确保创城工作扎实有效。任圩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带动网格党支部、民情议事
济宁新闻网讯 为更好地履行政协委员工作职责,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9月25日下午,邹城市宣传文化系统政协委员及部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送你一朵小红花”助力创城公益行活动。活动中,为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营造文明安全绿色的交通
夏日的河北衡水桃城区,草木葱茏,生机盎然,一抹抹火热的“志愿红”穿梭于大街小巷、乡镇村庄、社区学校,用心用情为桃城区“刷”上最温暖的文明底色。自5月15日以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以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必胜的信念,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