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漯河人该知道的地名史:谁把螺河改成了漯河?|豫记

2022-09-29 18:51:58 3010

摘要:全世界以河命名的城市,无计其数,我了解最深的,还是生于厮长于厮的家乡“漯河”。在探究这个地名由来时,我也走进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潦寒 | 文豫记微信号:yjhltxdjm郾城的名头其实比漯河小有关漯河名字的由来,根据百度词条释义:因沙澧(lí...

全世界以河命名的城市,无计其数,我了解最深的,还是生于厮长于厮的家乡“漯河”。在探究这个地名由来时,我也走进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潦寒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郾城的名头其实比漯河小

有关漯河名字的由来,根据百度词条释义:因沙澧(lí)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定名为螺河。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十六七岁起,我就在漯河上学,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典故。一时兴起,我重新站在沙澧河交汇处左看右看,岸南岸北,逆水顺水,也没有看出来一个“海螺状”来。

倒是每年夏节,有人从河里打捞上来海螺,经过清洗,支个摊位在河岸卖“爆炒海螺”。大夏天,习习晚风,爽爽啤酒,再配上麻辣的海螺,不啻为沙澧河畔一大景致。

中国人做学问讲究出处。既然百度词条如此释义,必不是空穴来风。继续问“度娘”:沙河,商周时代,称之为隐水。隐水南岸住的几十户人家的茅草屋,也被称之为隐阳城。

南北朝时代,隐阳城改称奇雒城。《宋书•州郡志》记载:“景平元年(公元前423年),魏师北伐,破许昌城,颍川郡治召陵,称南颍川郡”。

隋朝是制度大革命的朝代,由于人口减少和便于行政管理,隋文帝杨坚把汉代州、郡、县三级管理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很多人不服,说郾城归漯河管,怎么会并入它。

其实,郾城在历史上的名头一直比漯河响,且不说岳飞的郾城大战世人皆知,仅郾城地名史也比漯河早。远古时代,皋陶治苗有功,禹将让位于陶。皋陶无福消受,早亡。禹的儿子启子承父业建立夏朝,封皋陶之后于郾,相传为古郾子国。西汉设置为郾县。隋称之郾城县。

我们所做的不是批评历史,而是理解历史。被称之奇雒城的那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因隐水又叫殷水,城随河变的被称之为殷城。然而,从隐阳城到奇雒城,再到殷城,这一波三折的地名变迁,我们只能在故纸堆里考证,信不信都在那里。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充分证明那时水运的发达程度。离洛阳不远的殷水自然也不会闲着,到南宋时,殷城之民已经繁华富裕到为防洪水及土匪,在殷城周围修墙筑寨,又因殷水与澧水交汇,寨名取为源汇寨。

到此为止,过去和现在可以对照上了。历史与现实的接应就体现在“源汇”二字上。无论其他的地方怎么变迁,漯河的源汇区能铁一样的印证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绍兴十年(1140),宋金交战,岳飞与金将金兀术在这儿展开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郾城大战”。挂刀营村也是这次大战遗留下的历史烙印。车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需要钱粮,江南的大米通过水路运抵前线。漯河与周家口(周口)是当时淮、颖最大的两个码头。

一时间万马奔腾,千帆竞渡。众多的粮食货物堆满的岳大帅的军营,有力的保障了部队的兵勤,成就了“郾城大战”的辉煌,挡住了金军南下的铁蹄。南宋皇帝赵构特颁嘉奖,命漯河为上口,与东边的东家口为下口。

没有大运河,哪来的大漯河

元代,蒙古鞑子虽然是马上民族,但对水运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

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不以洛阳为中心了,不意味着放弃洛阳漕运。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为了充分的利用沙河水往洛阳运粮食,他们将唐水改道入澧河,截洄曲,引汝河与沙河。

引汝河与沙河,能理解。截洄曲?洄曲是什么?看着斑驳生疏的史料,我有些不知所云,好在现在有百度。洄曲河的“洄曲”二字,在《辞海》里做了如下注释:(1)“洄曲,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汇流处。”这正好是洄曲河从汝水分流的地方。(2)“洄曲是水回旋而流之意。”

这个解释正符合了洄曲河在上蔡县境内的水流状况。洄曲河入上蔡境后,确实有很多“回旋而流”的河道,“S”形的对头弯道多得无计其数,以致造成了两地河道距离比直线距离超出好多倍。有民谚和传说可以说明。民谚云:“西岸(在今西洪乡朱集村西北)到东岸(今东岸乡政府所在地),旱路四十五,水路一千三;传说是:当年汉刘秀被王莽兵追至朱里,刘秀派人问此去东岸有多远,被问者答,旱路十八(里),水路一百八。这两种说法冾巧印证了当今“枯河”故道的弯曲状况。

我的出生地是郾城县万金乡栗门张村(今属召陵区),东南与上蔡县华陂乡接壤,南西西平老王陂也不远。从小就听说过报载村、卸载村是曹操的运粮河留下的。今华陂镇的史彭村古名为报载村(报载即是报名载货的意思,按现代的新词就是“报关通商”);朱里镇段寨西古名为航寨(即航运之寨),均因航船运输而得名。

为什么村名还在,运粮河不见踪迹?随查,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许下屯田”时,下令开挖运粮河。当时的运粮河向东、向南都可以通到淮河,其作用有两个,一是运输粮草,为攻打东吴作准备;二是灌溉农田。

“运河,人工开挖的水道,用以沟通不同河流、水系和海洋,连接重要城镇和工矿区,发展水上运输……”后来,洄曲河因河沙淤积年久失修,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加之弯道过多,逢汛期行洪较慢,汝水暴涨的时候,漫堤而流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沿河流域百姓深受水害之苦。又因不断发展的陆路交通,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条河水患之弊已大于运河之利。到了元至正年间,洄曲河从汝水流出地改道入沙颍河。若干年后,此河便慢慢枯干。枯干后,上蔡境内叫“枯河”,项城境内叫“虹河”。

此运河非彼运河也!曹操开凿的连接汝水和泥河的洄曲河运河与隋朝的京杭大运河,虽然都是运河,命运截然不同。京杭大运河,现在很起着重要的南北运截作用。曹操的运河,因为元代的改道,洄曲河是洄曲河的干枯,只留下了村名与美谈。

谁把“螺河”改成了“漯河”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不知道是“郾城大战”太有名,或是粗暴心细的蒙古鞑子太有心计,虽然郾城大战是宋金交战的遗迹,仍怕他们以为形成凝聚力,遂将上口镇改为“螺湾镇”。

《郾城县志》记叙的沙澧交汇处,形似螺,名湾为螺。惹得我又从郑州跑回漯河,仔细的端详了很久,也没有瞧出来一个螺湾形来……关于上口的说法,民间流传很久。上世纪,我在澧河湾租房子时,那里的老住户多次给我提“上口”与“下口”的关系。有时,兴致所致,领着我到河题上指码头的方位。

“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这首诗。十七八年前,我在漯河档案查时,并不知道诗名为《螺湾买棹》。原文只有二句,也不知道是郾城知县王季立写的。

另一位郾城知县乔迁将“螺”字改为“漯”,不管是沙澧交汇处形似螺,或是这儿盛产螺,“漯河”的由来,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关于“造字”之事,大家知道最多的是武则天,凭空造出了一个“曌”。因为她是女皇帝。之后,除了仓颉,再没有听说过谁造了字。但是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到了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 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这些字都是怎么来的?是不是有无数个乔迁呢!研究乔迁,山东定陶进士。山东有个“漯”河,只是当时这个字念ta。古水名。獭河,在今山东省境内,又称杨绪沟。实际上知县乔迁也没有造字,只是把“漯”与“螺”通假一下,弄个多音字,并且一直没有一个官方的认可。

随着漯河航运的发达,漯河火车站地位的提升,直到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命委会员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取得合法的身份。

铁打的县城,流水的知县。在悠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郾城知县如过江之卿,因改一字而名垂青史者,唯有乔迁此君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潦寒,不专业作家,学者。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歇斯底里》。随笔:《反抗者》《故乡在纸上》。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yjhltxdj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